- A+
所属分类:建盏文化
匣钵,窑具之一。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在山东省诸城市杨家子遗址曾采集过两件烧制龙山文化蛋壳陶的匣钵,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匣钵。后世发现的匣钵,以盛装瓷器为主,隋代湘窑已有发现。其实,在隋代仅仅少量窑口在使用,唐代开始发展,到了宋代,咱们也都知道,烧制建盏要盛装在匣钵之中,其实侧面也反映出来了,建盏在当时的流行说明匣钵已经使用于各大窑口,匣钵技术在当时也传播直连高丽。
使用匣钵烧制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粘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匣钵的形状,依器物形状而异。
建盏之所以会形成千变万化的斑纹,其实多亏了匣钵所提供的如此理想的烧制环境。匣钵就如一位母亲,细心呵护着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远离了火焰的熏烤,离开了窑炉,又怕自己的“孩子”冻着,给它尽量缓慢的温度的下降,防止温度骤降导致盏受到“伤害”。其实,匣钵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一个个的叠起来烧制,这样能够最大化的利用了窑内空间,这也体现了咱们祖先的智慧。
其实刚制好的钵坯尚属生坯(俗称土匣),土匣还不能用于装烧瓷坯,只有将土匣镀(即焙烧)成响匣(熟匣)后,方可用它装烧瓷坯。
匣钵,使得中国瓷器往高产、优质方向发展,对中国陶瓷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