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建盏大师孙建兴 乌金木叶盏
然而,“建盏”中的“盏”,究竟有啥含义?“盏”所表示的,又是什么样的茶皿?
事实上,茶与酒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遥远的古代,茶并没有占据主流位置时,喝茶所使用的器皿往往与酒皿、食物器皿混为使用。
▲夏代陶盉(酒器),偃师市二里头出土
自进入秦汉之后,茶的地位越发提高,才逐渐所形成自己的器皿。
到了唐代,饮茶越来越普遍,逐渐盛行,形成风俗习惯。著名茶学专家陆羽编著的《茶经》问世,更是引领世人注重饮茶情趣,茶道内涵,从此喝茶愈发讲究,也愈发成为日常,也对茶器有了讲究。当时把盛茶的器皿称之为“碗”、“瓯”。
正如著名诗人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的“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其中以白居易的《想东游五十韵》、《想东游五十韵》、《山路偶兴》、《招韬光禅师》等著名的诗作最为盛名,更有视茶如命的说法。
▲耀州窑茶碗
由于宋朝以前的煮茶技以煎茶为主,讲求的是茶汤的色泽与变化,为此茶皿具有碗口口径大、矮小的特点,喝茶如喝酒,一样具有大碗豪饮之风,也与早期民风开放、社会包容性广等软性因素有关。
当发展到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从粗犷慢慢地转变为内敛、沉稳、儒雅、精致。
▲清明上河图中汴河边的茶坊
而斗茶风气盛行,让传统的低矮茶碗无法满足斗茶爱好者的需求。所谓“好马配好鞍”。《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种斗茶,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斗茶图
以苏东坡《送南屏谦师》的“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为例,更出现了“茶碗”转变为“茶盏”一说。更以建阳生产的建盏为主流茶盏。
而建盏的“盏”为何不叫“瓯”呢?因为若取“瓯”字,就与古建州行政中心——建瓯市重名了,所以称建盏。
复杂的纹路,绚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都为建盏谋得一席之位,甚至为了追求更高深的茶理,在佛教盛行之下,建盏千变万化,无法实现究极的完美的自然缺陷,也成为部分文理哲学家门探索的一大道具。
▲武夷建盏展厅建盏
为此,把建盏与佛理相互串联起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武夷建盏点茶师正演示点茶法
宋朝 理学思想
当然,受到当时的理学思想的影响,建盏更注重秀丽之感。区别于唐朝时期的豪放与张扬,茶碗更显大气与豪迈之情,建盏更多突显的是宋朝的收敛与节制的社会风气。
▲建盏大师陆金喜曜变盏“晦翁”底款
晦翁为宋代大家朱熹的名号
明朝 闭关锁国
到了明朝时期,茶皿已经逐步更换为“茶杯”,它的杯口更小,整体造型更加精致,小巧玲珑,袖珍的设计,与当时的闭关锁国、封闭的社会风气相互映射。
从茶碗到建盏到茶杯,看着茶皿的变迁,也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个个时代在不断低更替。
如果是一个不玩建盏的现代人,见到传统建窑12cm束口盏、15cm撇口盏的尺寸,恐怕第一反应是称它为碗。疑问也随之产生,即使建窑几乎都在烧茶碗,为什么统称建窑茶碗要说建“盏”呢?
▲建窑撇口油滴盏 作者:裴春元
▲建窑银蓝油滴束口盏 作者:陆金喜
首先我国的饮茶风俗兴于唐代,比饮酒风俗来得更晚。国人最早的饮茶器具,唐代以前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
唐时,茶风渐盛,陆羽(733~804,字鸿渐,典出《易经》「鸿渐于陆」)撰写第一本专门的茶书《茶经》,被后世奉为「茶圣」。
有了经典的依托,喝茶成为公认的讲究活。茶客在饮茶本身之外,也更加注重饮茶情趣;除茶叶、茶水、饮茶方式之外,对饮茶器具,也开始产生特别的要求,比如质地、颜色和保持香气的能力等。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