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从1979年开始研究建盏恢复至今,上世纪80年代,孙建兴只能寄希望于日本人来买他的盏;现在孙建兴烧制的盏供不应求。
并不是孙建兴选择了建盏,是时代把他推到了窑门前。孙建兴20岁拜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洪树德为师,在德化红旗瓷厂学习陶瓷原料配方、雕塑和烧制工艺,随后进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继续深造。1979年,福建省响应中央“恢复失传近千年的建窑烧制工艺”号召,组建“建窑兔毫釉”恢复科研小组,福建省找到了有陶瓷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孙建兴与中央工艺美院共同参与该项目的研究恢复工作。
当时恢复建窑是在建阳县瓷厂,孙建兴所在的省轻工研究所跟中央工艺美院下来,要依托一个单位工厂来配合。省项目组自备实验电炉设备,大部分设备用现成的烧日用瓷的基础,当时烧的是柴窑,选择柴窑龙窑,其中最好的窑位试烧制兔毫建盏。
那时候,孙建兴已经了解并掌握如何烧出“天目黑釉瓷”,因为在德化瓷厂实践的几年间,日本人拿一下天目黑釉瓷样品给厂里下订单,厂里下达给孙建兴做试制,通过实践,试验和试制对于铁系结晶釉——天目黑釉瓷是怎么烧制,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实践经验。
说起当时项目组共同研究的情形,孙建兴记忆犹新:“当时项目组负责人中央工艺美院梅健鹰教授跟我说,第一个任务,是把兔毫建盏烧出来,这就是对国家很大的贡献。那个时候他们给我带了很多日本的书,要求我把兔毫烧出来。梅健鹰教授在世的时候我们烧出了兔毫,烧完以后我跟他保证油滴建盏烧出来的时候,他走掉了,没见到我油滴建盏烧成。”
他们第一年研究建窑花了国家30万,那是在1979年的30万。后来国家不给钱,没有了课题组,孙建兴开始自己继续这条研究之路。
往电炉里丢柴火是孙建兴的一大创举
到底是谁第一个想出来往电窑里扔松柴的?记者在建阳地区近一个月来走访了数十家作坊,只要烧制油滴建盏,都有“往电窑里扔柴火”这一让其他地区烧窑人想不通的步骤。问及出处,人人莫衷一是,唯有问到孙建兴,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乐呵呵地说:“我呀!”
他认为,“柴窑烧肯定好,但它太耗费木柴,不环保。在电窑里用柴来烧很省,而且都是木柴根部废弃物,很环保,在关键的时刻才丢柴火。”当年,由于孙建兴之前大学的专业积累以及在德化瓷厂工作时就有烧制电窑的经验,因此知道什么叫氧化,什么叫还原,用什么燃料能达到这个效果。当时在建阳县瓷厂,白天烧完龙窑,晚上孙建兴就在实验室里研究烧制方法,往电炉里面丢柴火,制造还原焰。
他使用各种材料做试验:从煤油开始,汽油、酒精、柴油、松节油、油柴、木炭所有能制造一氧化碳的东西都拿来搞实验。“从理论上来讲,在电炉里面一氧化碳超过多少浓度它会爆炸的,想想也是很危险呢!”
关于孙建兴柴烧窑,日本NHK和韩国KBS都有影像记录。孙建兴回忆,当时NHK来了三个人找孙建兴拍摄《幻的名碗——曜变天目茶碗》。韩国KBS国家电视台也来了三个摄影师24小时跟着他,在南平茶洋拍摄烧龙窑,那一窑有影像记录,在全世界播放。韩国KBS拍摄的记录片叫“陶瓷之路”。当年因为申请国家专利,所以关于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材料都要公示、公开,再加上这些影像记录,烧制的技术就被这样“流传”开来了。
说到油滴,他研究的过程也是极为曲折:1979年,水吉窑址上到处都是兔毫,极少油滴片,而且大家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而梅健鹰教授告诉他,日本人拿油滴当国宝,拿到油滴残片之后,拿它当钻石一样来切割镶在项链和戒指里面,于是他开始研究油滴的烧成。
“当时中央工艺美院金达生教授跟我讲,山东有现成的油滴盏,日本人在大量地买,我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山东做的是氧化烧的雨点釉,偶然烧大缸都能烧出那个东西。日本人原来也不懂,以为那个就是我们建窑的油滴。那个时候山东的销量非常好,后来我把油滴烧制出来之后,日本人也发现不对了,建窑的油滴在我们这里,我们烧制出来的才是地道正宗的,所以后来我烧出来的兔毫、油滴茶碗全部销往日本。”
孙建兴的建盏销往日本,一是因为日本人认可他的作品,还有就是他需要科研经费,为了继续研究,孙建兴当时跟日本人口头约定,他们愿提供每月研究经费,而日本人要的是,做出来的盏,给他们几个,好坏都没关系。就这样每个月的积累,才保证了建盏研究及烧制经费。
孙建兴欣慰,中国人终于认识到建盏的价值,当年水吉镇窑址满山都是兔毫残片,没人知道是什么。1981年,孙建兴他们烧出来一批兔毫盏,只能带到上海 对外的友谊商店去,每件一百元代销,寄希望于外国人,国内没市场。
推动建盏复兴,亲历市场巨变
针对市场上的另一个重大的争议:“柴窑”与“电窑”之争。孙建兴提出了他的看法:“柴窑烧出来的跟宋代一样,叫一窑百色货,烧出来的东西每一个位置都不一样,不同的品种都烧得出来,如果要完全恢复宋代文化应该是这样的做法,柴窑烧成中有落灰,落在釉面上会和釉面重新结合熔融后形成微妙的变化和效果,而且松木里的油脂对釉面也形成更好的还原效果,为什么台湾人跟日本人强调要柴烧窑,是有道理的。我们平常釉石加上木灰会产生不同效果的釉,不同的灰含量比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现在的人认为烧柴窑没效益的,因为它成品率低。我以前烧柴窑,我知道柴窑的重要性,我要这么烧才能做出它的效果,用不好的介质来烧这个建盏,做出来的好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不是传统的。”
孙建兴认为,柴烧建盏从艺术性而言,的确强于电窑烧制的作品,但是,现在尤其强调环保、节能,而且柴烧建盏不可能量产,成品率低,所以柴烧建盏只能走高端的艺术品路线。建盏复兴,必须有一条产业化的道路,这条路,还是要靠电窑实现。而如果真正掌握了建盏的烧制原理和花纹形成机制,把握好温度曲线,电窑同样能烧出优秀的产品。
谈起当时南北对于烧制方法的差异,孙建兴至今仍然觉得:“建盏为什么会变化无穷,就是因为加了一氧化碳这个介质,南北方人的烧制陶瓷方法是不太一样的,南方烧的陶瓷主要是还原焰,北方的主要是中性和氧化焰。北方人下来跟我争半天,他们认为不需要用介质,要用两层釉,当时争议很大,包括当时研究所几个工程师认为要按他们的做法做,后来我说,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实践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关于接下来的路子,孙建兴说:“现在我们掌握的烧制技艺已经可以产业化了,中国老百姓用得起兔毫盏了。问题是我现在考虑两条路子,一定是要把国宝的东西恢复清楚之后,我才缓过身来,做两种作品,一个是我们非遗项目单位烧制老百姓用得起的建窑茶盏,另一个是高端的建盏。两个系列同步运行,但是我现在靠一家人精力顾不过来,其他事情都恢复完整了,就差一个曜变,只能慢慢来。”
现在这个行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欺市” 现象,相当严重。业内人士中,真正懂的人不多,而这个行业涉及巨大的利益,很多人都奋不顾身投入这个市场,其中违规操作和过火炒作,让建盏行业数度蒙羞。
孙建兴一再强调:“建窑的建盏关键在于:必须是帖的结晶,兔毫、油滴都是铁系的结晶,曜变也是,离开了这个铁系釉,用别的金属代替,都不是建窑建盏原本的样子,可以讲它创新,但不能说它是恢复的宋代建盏,更不能拿它去骗人!”因此,无论哪里传说,发现宋代“曜变”属假,但他坚持:“哪里有曜变我一定去亲眼看了才认的!”
非遗传承三代坚守
孙建兴及其家人从事建窑建盏恢复工作三十余年, 老丈人栗金旺、妻子栗云在他的建盏恢复之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女儿孙莉从小看他做建盏,大学开始动手做,至今也已经将近20年。
目前孙建兴已经完成兔毫、油滴建盏的恢复,继续攻克曜变难关是接下来研究的重中之重,对于已有成果的传承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孙建兴较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几年前,他们就申报了国家专利。
1978年开始研究建盏恢复至今,用孙建兴的话:“这是他一生的心愿”,也如当年项目组长所说,他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建盏市场豁然大开的今天,孙建兴用他的技术和专业判断力,用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建窑建盏这项传统技艺的守护者,市场的清道夫。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