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经孙建兴老师授权摘自其新作《建窑系列建盏恢复研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黑釉瓷在中国各地都有生产,且经历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唯有宋代,则由于主流饮茶方式的改变而备受推崇。唐代茶圣陆羽从煎茶道的角度提出了“青则宜黑”之说,而越州青瓷生产得以大兴。至宋代蔡襄乃至宋徽宗因点茶之法而提倡“茶白宜黑”的建盏,也使得建盏造型的黑釉瓷碗在国内多地都有仿制。
建盏造型简洁、大气、端庄、质朴、敦实、稳健、厚重又不失之秀雅,诚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建盏造型仔细欣赏会发现其中最为经典的造型可称得上文质彬彬,敦秀兼善之作。建盏何以成为可以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造型,在当时被各地仿制,至现代还在模仿学习?这也正是宋瓷美学被公认为中国瓷器美学史的最高峰,如吴仁敬和辛安潮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所记“总览宋世一代瓷业而观之,其色彩之变化,形样之精巧,产量之众多,质品之进步,实属迈约前代,为吾国瓷器之特出时期也”瓷器之特出也是由于历史的缔造。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有宋一代,上承汉唐之雄风,唐代的豪情伟魄、元气淋漓的刚健之气,在北宋初期亦有承袭。而后文臣的设置与汴京的偏安,使得雅致、精巧的文化得以空前发展。这期间在皇室用器上尤其是礼器的使用上与前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有宋一代,崇尚极简,在礼器的使用上,多以陶瓷代替之前的青铜或金银的礼器,注重礼的本真与实质。
因此礼器材质虽然改变,但是其造型的定型确是经过了宋代政府的工部和内府各监局组成的文官设计团队。这些文官都是文化艺术修养极高的文臣宰辅,诸如蔡襄、米芾、沈括、酥麻广、李公麟、苏颂、燕肃、宋祁、聂崇义等大文豪、大艺术家。这些文臣设计师曾利用大量时间去考定、测量分析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其中以《三礼图》《宣和博古图录》为代表。宋代瓷器的设计即是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瓷器材质及工艺特点的总体把握,并结合夏商周青铜礼器造型的研究,设计生产了代表宋代审美的精美瓷器。
从对夏商周青铜器的比对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与建州建盏造型相近的青铜礼器,但是虽然相近,却因材质、工艺、使用功能等多种因素,使之定型在今天我们看到的经典的建盏器型。
材质特点与工艺基础是实现器物的根本,但是作为使用的茶器,功能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对于建盏造型的功能分析可谓恰到好处“底必差深而微宽...盏唯热,则茶发立耐久”。正是兼集使用功能、器型审美、材质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才成就建盏造型的经典地位。
除主体造型外,底部的处理也是时代的象征,经典的范例。建盏底部造型是唐代玉壁底的演变,唐代器物尤其是碗累以玉壁底作为常见的底部处理方式。玉壁底的造型与当时唐代雄健、强劲、豪迈之气想通。宋代则以“郁郁乎文哉”的文雅之风为追求目标。
因此在器物造型上不再单纯以玉壁底为尚,而是在玉壁的中间稍稍扩宽,底足比之玉环略显大气、雄健。底足的处理与整体造型上的简洁、大气、端庄、质朴、敦实、稳健、厚重而又不失秀雅相契相合、相得益彰。因此说建盏的造型恰当反映了宋代的审美文化特征。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