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

  • 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已关闭评论
  • 2,779 views
  • A+
所属分类:建盏文化

物极必反,盛必虑衰。文化遗产的存续,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这也是我们需要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因。

建盏自诞生之日起,经历过多次高峰与低谷,能经受多次命悬一线的考验,自有它特殊之处,也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

1、元灭宋,曾盛极一时的建窑大受打击

1279年,蒙元灭宋。北苑御茶园和建窑都受到波及。元成宗大德初(1297年),因战乱等打击,于武夷筹建御茶官焙,以替代北苑。大德六年,御茶园正式移置武夷九曲溪旁,北苑则交给建安县地方官府营办。

根据水吉建窑遗址营长乾窑场的发掘证据, 元代初期,建窑有改烧青白瓷的迹象,黑釉盏或未完全停烧,但已步入衰落阶段,和两宋专烧黑釉盏的情盛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元代建盏依然没有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

元末明初的文人陶宗仪(1329-1410年)曾撰诗云:越笺题句披蝉翼,建盏行茶沃兔毫。

元代建盏的踪迹,也有考古实物证据。1323年,从元朝宁波港驶向日本博多港的一艘商船在朝鲜半岛附近遭遇事故沉没, 1975年被韩国发现打捞上岸,称为“新安沉船”。

▼新安沉船元代残骸,船体遗骸经拼装复原后,型制和建造工艺与泉州发现的南宋古船极为相似,推证为福建地区所造“福船”。

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

船上出水多只建盏,以束口、撇口的兔毫盏为主。 胎土、釉面兔毫结晶都具备典型的南宋建窑特征, 有的盏沿有缺损,有的盏沿特意镶铜扣,多数碗底有使用过的划痕。

▼新安沉船出水的一只盏沿有缺的建盏,这只盏曾于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

种种迹象表明,新安沉船,很可能是为日本多家雇主承载商品的远洋货船, 船上出水的这批建盏旧物,是应日本客户的要求,特别搜集的宋代旧器。

可惜古代的海运风险比现代大不少,这只船尚未抵达目的地,就不幸沉没在朝鲜。 不过也因为这次意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2、团茶罢贡,建盏彻底式微

真正给建茶和建盏致命一击的,是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灭元,建明朝,年号洪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饼贡茶。

清蒋蘅《记十二观》述:“元时武夷兴而北苑渐废”。

明时北苑尽废。 建安北苑贡茶从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设御焙, 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历经四个朝代,二十六位皇帝,进贡朝廷持续达458年。

建盏是为茶而生的器物,与建茶一同进贡,一同兴盛,一同衰微。建茶罢贡,民间饮茶习俗也彻底改变,散泡法全面替代点茶法,建窑也彻底断烧建盏。

3、建盏技艺恢复之后,国内市场认知不够,仅有少数工艺师坚持开荒

建盏虽然断代800年,但它一直吸引着海内外陶瓷学家、宋瓷收藏家的目光。日本国宝中有四件是宋代建盏。

1979年开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 共同研究恢复建窑建盏烧制技艺,1981年成功恢复建盏兔毫釉。但当时经费已经不足以继续研发油滴釉。

直到21世纪初,从事建盏烧制工艺的师傅都非常少,作品也基本只能销往海外。

所幸在老一辈建盏人的坚持下,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 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建盏逐渐回到大众视野,焕发新的生命力。

宋代建盏拍卖创下7800万的纪录。从业者从10家不到,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家。

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

茶圈与收藏圈开始涌现喜爱建盏的群体,同时主流媒体如央视、国家地理等,也开始报道宣传建盏,主流社交网络如百度贴吧、微博、微信等也开始有很多建盏的讨论。

建盏从古至今几度遭遇的危急存亡之秋

建盏经受住了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化的考验,真正成为有传承,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值得欣慰,但远未到志得意满,高枕无忧的时候。

想要让建盏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让喜爱建盏的朋友不失望,让做出好建盏的手艺人得到相应的回报。一个成熟健康、百花齐放的非遗产业,才是能长久存续的非遗产业。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