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建盏让人魂牵梦萦关于建盏的几大不可思议,今天简单总结下
一、一国之君为建盏代言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6年(1100-1126)。他一生爱茶,并著有《大观茶论》,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斗茶文化的发展。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到斗茶所用茶盏,直指斗茶须用“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建盏,却只字未提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他窑口。由此可见,宋徽宗在当时已经将建盏作为斗茶第一茶盏,并亲自为其代言。
建盏制作被形象称为“土与火的艺术”,在前期的瓷土制作、成形、釉水配制、上釉等充满工艺师手工痕迹的工序之后,就进入烧制环节,这个环节工艺师不能直接控制,而是通过控制窑炉的温度来控制火候,从而影响最终的烧制结果。我们可以想象结果是充满不确定和未知的,进窑的时候怀着满满的期待,希望烧出满意的作品,有时候遂愿了,有时候由于前后温度控制不好,虽然只差一点点,但出来的结果不甚满意,甚至一整窑全部烧坏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手中每只精品盏,因为它们是工艺师的心血,也是来之不易的。
世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建盏,即使粗看斑纹一样,但细辨之下必有长短、粗细之分。因为建盏的斑纹是“窑变”天成,非人力可以左右的,所以说建盏的每个个体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每一件建盏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绝品!
三、建盏对日本茶道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宋代是中国陶瓷业极为发达的朝代,除官窑外,更有著名的汝窑、钧窑、哥窑等等,均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的最好水平。而且海运与贸易也异常繁荣,所以许多宋瓷也被海外接受与欣赏。而建窑建盏,以其多样性的工艺与釉料的运用与创造,丰富了宋代瓷器的种类。建盏后来传入日本,其实不仅仅是作为一只茶器或者说一件工艺品,更因为其禅茶文化的内涵,对于日本茶道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国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盏,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
四、宋代建盏竟含硬磁材料
“卡时代”最害怕什么?消磁。有什么材料能一劳永逸地摆脱消磁烦恼?上海科学家首次在宋代建盏标本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高纯度硬磁材料--epsilon-Fe2O3,它极难被消磁,在高密度数据存储方面可能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epsilon-Fe2O3是氧化铁家族中“神秘莫测”的一位:在自然界中极为罕见,这种材料在1934年被首次发现后,其晶体结构直至近10年才被确定。但它的硬磁性魅力,始终牵引着科学家的心弦。原来,高纯度的epsilon-Fe2O3极难被消磁。这种材料不仅可用在信用卡磁条上,还可在研发更快更节能的计算机、存储量更大更便宜的存储介质以及高速无线通讯等领域大显身手。
戏剧性的是,李伟东和刘志等人意外地在1000年前的宋代文物建盏中,发现了梦寐以求的高纯度大尺寸epsilon-Fe2O3晶体。他们首次在银色油滴中发现了罕见的高纯度epsilon-Fe2O3晶体--这些晶体的纯度和尺寸,为目前人工制备条件所难以达到。(摘自《文汇报》 2014-08-27 02版)
曜变天目的斑纹特点:在黑釉中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这些斑点周围有红、绿、蓝等色彩光晕在阳光下闪耀着。其艺术成就,是不少匠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绝顶高峰。曜变的烧成原理至今是未解之谜,令世界各地的许多陶瓷学家、陶艺师魂牵梦萦。
二宋时期,建窑最长的龙窑达135.6米,窑宽1-2.35米。依山而建,头尾高差28.65米。堪称世界之最。有学者研究称一窑可达10万件。可见当时装窑是何等繁忙热闹,出窑又是何等壮观。因为其窑道太长,势必窑火不匀,废品自然也就多。同样,因其窑道长、窑火不匀也造就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精绝产品。建窑产品的釉色之丰富、窑变之怪异,非一般人能想象。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