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那可是精品哪!!!!
开始被动学习
原来我小闽北,在宋代可是有大影响力的地方,是属于南方富饶之一,宋代两大重要茶产区之一。。。宋代八大名窑便座落于水吉镇
这让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它了,也开始慢慢地分析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发迹原因以及它的工艺、人物等等!!
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襄、杨万里等宋代文人均对建盏有极高的评价,猜想当时的文人圈子里在交流必备物品中,建盏应该是在清单之列,在这些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知名人士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建盏的大军里,那么建盏的依托主要还是以”雅道“为主,所谓雅道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诗歌、品茶、斗茶等,建盏有文人的带领、有宋代的雅道为载体,从此青云直上。
最为著名的建盏代言人,非宋徽宗赵佶了,这位皇帝如果不是被动地做了君主,也许能流芳百世,当然,艺术界对其评价一直非常棒。。。
他在他的著作中,仅仅用一句话表述建盏之美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就这一句话,概括了建盏的经典之作的美,兔毫盏的上品选择标准,可想而知,这位赵大哥,对建盏的研究之深,我甚至怀疑他是否来过建盏并亲自在窑内观察过建盏的烧制工艺呢?
建盏之美,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体现了宋代的语境、当时的审美、那种文人墨客交流之时所谈的文雅话题,并从中享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乐趣。
有时真的很难说的清楚,首先看线条,我接触的宋代老盏的束口线设计,到目前我也很难看到复制品做得型似的,宋代老盏无论是束口线或者整体线条,放在桌面上,远处看到,整体的线条很顺畅,有种行云流水的感觉,类似于看到宋代高手在拉抷之时那种高手过招的感觉。
另一点,宋代老盏的底足,修工不会那么工整,有一气呵成的工艺气质,从抷的拉与修,可以看出工匠对美学的理解是有一定造诣的,说不定,当时拉抷师傅会不会学过美学呢?
再者,其器型及釉面的精细度与后期许多建窑系的对比,可以看出,建窑的做工会比同时期的福清窑细致得多了。
我们在来看看它的器型与釉面的搭配风格。建盏的器型、釉面可以用以下形容词来形容
建盏的美,需要细细品味,一只静物欣赏它的线条理解它的美学设计理念,更能理解上文所提到的文化语境,但它又有粗俗的一面,它的外表不像汝窑、哥窑那样夺眼且胎底有些粗糙,釉面不均匀。。。。
这种内敛与生俱来,并非刻意为之,只有你细细口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但同时,它的妖艳却引来了东边小国的狼子野心。
建盏之美,它可以包容万千世界对它的看法,一种高贵,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征服有着包容心的人,排斥拒绝它的人。
它的美,只有欣赏它的人才难看懂,而它会露出它极具个性、张扬的一面,让你低下高贵的头颅。
又有多少爱好者,拿到工匠的作品,欣喜若狂呢?
那种工艺上的不确定、温度一定之差,得到的可能是天与地的差别,这种挑逗式的工艺研制道路,我相信有许多人已经走到精神崩溃的边缘吧!
也有人说,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其数据化、模式化应该不难吧!!我也想过,但其实,,,,难!!!!!!!
为何?因为表面的晶体形成多靠窑内的气氛而产生,这种窑内的气氛是无法做到完全人为控制的,现在能控制的就是通过摸索出来的经验来感觉。
建盏扫地僧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