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既然是个人心得,难免有偏颇之处,望各位网友包容海涵。把一点心得拿出来也不过是分享一点不成熟的认知,算是抛砖引玉。
建盏(新盏,此文不涉及老盏)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热点,说句公道话,目前的市场价值还是偏低的,可以让更多的爱好者入手涉猎。
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其一,社会认知还不够,目前喜爱建盏的只是收藏群体的小众,这与建盏整体推广偏差有关,尚未有炒作集团介入,这也是早期喜爱建盏的爱好者入手的契机,未来市场将走向何处,那就不好说了。
其二,建盏工艺师数量还不多,整体工艺水平还有待提高(这话有点得罪人,但不得不说)。大多数工艺师忙于生存竞争,提高出货量,质量和艺术性的提高就不在日程上了。这也无可厚非!不过,随着建盏热度的提升,会有更多的有能力的工艺师的介入,大浪淘沙,更残酷激烈的竞争还在后面。这对于爱好者是幸事!
廖成辉师傅及其作品
其三,建盏还没有进入主流收藏拍卖领域,这也给建盏的市场定位设立了局限性,难以拔高。
作为收藏爱好者,如何在纷繁的建盏作品中选出自己需要的,且有升值潜力的。是考校眼力劲儿的地方了,其实,多用点心即可。
一、分清收藏器和实用器的区别
新盏不同于老盏,土里刨出来的咋说都是古人留下的,不是极品也是精品了。作为新盏,首先要有艺术性,器型的唯美,以及作为建盏独特的釉变把握,并有自己的专属特色。一只建盏拿出来就会被认出其出处,并得到大多数业内外行家认可。
廖詺作品
二、精品与普品的区别
这是最难的了,各人有各人的眼光。没有哪种釉变是可以独领风骚的,除却万众期待的曜变外,其余所有建盏变化现在随着技能的大幅提升,没有不可以实现的。只是建盏仍旧是低烧成率制约着工艺师,其实也是支撑着建盏价值高位的源动力。如何判别一只盏的等第,珍惜口袋里银子的朋友还是该多看看书籍中如何评判出土老盏,从中吸取养分,这里面的道道是相通的。不是商家凭空叫喊精品,那就是精品的。国内目前缺乏评判的权威,也就生出了满世界的忽悠。但这是暂时现象,随着建盏热的深度发展,很快就会有评判标准。多认得一些业内人士,多听听他们的见解,有助于自己提升判别眼光。
三、市场价值的简单判别
这个其实不难,既然是收藏品就会依照收藏规律判断。首先一点就是物以稀为贵,一个工艺师作品口碑好,且市场流通并不大,这就有升值空间。靠炒作,作品烂大街的多,何来升值空间?即便再精美,就剩下留着自己喝茶舒服的功能了(话糙理不糙,您自己揣摩一下)。收藏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既然是市场就不会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了,一定要符合规律。你觉得再好的作品,不起价就是起不来,你看不上的,人家就是价高,奇货可居,看不懂只能怪自己没摸到脉搏。这里就要说说了。
工艺师在圈内的口碑,往往决定未来他作品的走势。如果业内口碑好,工艺师的职称级别也会顺风顺水的提升,知名度也会与日俱增,作品的价值随之提升也是自然的。就像李达的盏,很多人看不懂,凭啥要几万一只呢?那是个人实力和对建盏推广的功绩积淀的结果,不服不行!他的作品已然是一个标杆,只有他的作品不断飙升价格,其他人的作品才有足够上升空间,否则……你懂的至少目前没有人可以大言不惭说自己一两年内超越李达吧?就连公开标榜自己烧制的比李达好的都没有(私底下咋说,谁都会)!很多人觉得李达的东西虚高了,看不上眼。那没关系,不收就是了,可你自己收的想很快达到李达盏的价格,那可就需要一点耐心和运气了,短时期内很难了!
任何一个行业等同于一个金字塔,谁都想爬到塔尖。作为收藏者,谁又不想自己收藏品的作者也能变成业界泰斗?变成顾景舟呢?做梦都会笑了!紫砂壶界有人会攻击顾老吗?会攻击周桂珍、何道宏这些大师吗?凭啥他们的壶动则几十万,百万也不稀奇?因为紫砂壶行业已经达到一个收藏高度了,有了自己的体系。未来建盏亦如此。作为收藏者就看自己做得到先知先觉了。
一只盏,一个师傅一年出几百甚至上千只,其未来价值如何,自己心里应该有一个判断。如果一样作品师傅一年才只能出两三只,其价值如何,不用赘述了。每年国家、省级、市级的比赛很多,都是哪些师傅会去参展参评,都用的怎样的作品,作为收藏者要好好做做功课才行。那些满世界都有,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烧的再炫目又如何?不过是茶桌上多了一个杯子而已。
以上言论仅适用真心收藏的朋友。至于喜爱建盏,收来喝喝茶,提升意境的朋友,不看也罢!
鉴别建盏、了解作品收藏空间、价格趋势,可加编辑微信:guanfu2011,暗号“作品”